正确把握传承民族文化与掌握语言工具的关系
10月25日,副省长高云龙主持召开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座谈会并讲话。省教育厅、省民宗委、省民政厅、省农牧厅、省扶贫局、省文联、省社科院、省科协、省红十字会、青海民族大学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
大家一致认为,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是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认真回顾总结了新世纪以来我省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十年我省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宏伟蓝图,对推动我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大家纷纷表示,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好会议精神,为促进教育事业服务我省“四个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省民宗委主任普日哇在座谈中说,教育事业既是一个现实的事业,又是一个未来的事业,是国家的大事,也是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大事。我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办教育难,办民族教育更难。全省教育大会透彻地分析了难点所在,选准了突破口,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特别是提出的民族教育和“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原则是完全正确的,符合我省实际。民族教育和“双语”教育工作要分类指导,分地区推行,分步实施,不能搞一刀切;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不同的地区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以有利推进民族教育特别是“双语”教育工作。
省扶贫局局长罗松达哇在座谈中说,全省教育大会的召开具有深远的意义。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抓布局结构调整、抓投入、抓入学率、抓质量,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使民族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教育大会提出的“双语”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既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我们一定要认真实施。作为少数民族既要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又要学好本民族语言。
省文联主席班果在座谈中说,民族教育得到了党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比如说藏语教材2000年只印刷了80万册,2010年印刷了270万册;藏文《刚坚少年报》由原来的黑白版变成了现在的彩色版,由原来的年发行量5000余份到现在的16000多份;100本的藏文《刚坚少年文库》也获得国家的资金支持。这些都反映了民族语言文字教育的广泛性和普及性。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不学国家通用语言就无法面向全国,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是现实的需要,在旅游、商务和公务活动中都离不开国家通用语言,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更需要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在民族地区学好民族语言也十分重要,否则就无法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就无法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青海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呼斯哈力其在座谈会中说,全省教育大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省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我省民族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提出的奋斗目标鼓舞人心。青海民族大学60年的办学历程就是“双语”教育的历程。全省教育大会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民族教育工作及“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非常正确,符合我省实际。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只学好本民族语言,学不好国家通用语言对自身的发展将受到很大限制的,不利于自身发展。
省教育厅副厅长才让太在座谈中说,全省教育大会提出的“双语”教学方向、目标、原则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一定要依法有力、有序稳妥推进,我们一定要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
高云龙副省长就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教育工作及“双语”教育工作强调指出:
要全面准确把握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的内涵。第一就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第二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老师为本;第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必须要有改革的思维,这样才能向国际化迈进,向教育强国迈进,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第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就是要求在制定政策和措施上要体现兼顾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兼顾城乡教育的发展等等;第五,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另外还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我们要全面理解,要准确把握其实质。只有全面把握,才能拒绝谣言,明辨是非,消除疑虑。
要正确地分析、理解、看待加强和改进“双语”教育工作的目的。“双语”教育工作,是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的实行“双语”教育改革,实际是“双改革”、“双加强”。哪个方面薄弱就加强哪个方面,绝不是用一种语言削弱另一种语言,而是努力做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双改革”、“双加强”,哪个弱就加强哪个。目的是加强和改进民族教育工作及“双语”教育工作,使学生获得就业竞争能力。语言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但在生活中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交流工具。学习语言的境界是在家乡能讲家乡的通用语言,在公共场所能讲国家通用语言,在国际场合能讲国际通用语言。
要正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民族教育工作及“双语”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就是《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强“双语”教育“坚持方向、依法有序,因地制宜、稳步推进,遵循规律、尊重意愿,积极引导、创造条件”的工作原则。《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指导性、原则性和方向性的,各州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各民族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对于优化布局调整以及合校问题,也由各州根据实际决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对于个别需要合校的校名不许领导随便定,要征求学生、家长、专家、社会各界意见。总之,教育改革的过程要成为依法有序、民主决策、积极作为的过程。
藏语是一种优美雅致的语言,要加强对藏语的学习与研究,使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党和政府绝不会强迫任何一个学生放弃母语,“双语”教学肯定是尊重每个学生意愿的。要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与语言工具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关系,对于传承民族文化范畴的课程,都应该用民族语言学习,对于科学文化如数理化等课程,本来就是引进的东西用什么语言上课都不会损害民族文化的传承。只是比原来多学了些知识。讲清道理让学生自愿选择。
高云龙最后要求全省广大领导干部要带头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带头学习宣传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带头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全省各民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全省各民族干部群众的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团结和带领全省各民族干部群众,为实现全省教育大会提出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