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动态 > 正文
学校动态
本职创新 岗位争优
2011-12-01 00:00:00  点击:

——“新课程 新教法 新学法”教学比赛活动总结

为了深化我校基础教学课程改革,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探讨教师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学生课堂学习的新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有效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于2011年10月28日-11月3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新课程、新教法、新学法”的教学比赛活动。

全校各学科共推出6各学科11名教师参加了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和评审委员会的决定,评出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其中排名前五名教师代表三附中参加了青海师大附中片区“三新”教学比赛。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整个比赛活动,赛前要求各学科的教研组长及学科教师给每位选手“把脉”,赛中参与听课,赛后于11月16日组织评课和总结。会上肯定了参赛教师课堂教学上的许多亮点,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教研组长也根据各学科不同的特点给予了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们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点:

1、许多教师采用了学案教学,对整节课的知识作了梳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重、难点突出。

2、大部分教师讲课过程中语言精炼教态自,体现了一种理性的美—严谨、活泼的美—互动。

3、多媒体运用灵活,课堂教学设计合理、新颖、独特、直观、图文并茂,师生互动热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现代课堂新理念。

4、语文课堂上用配乐诗朗诵导入内容,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当时的意境中去,激起学生挖掘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整个教学过程气氛热烈,把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

5、文科的课堂,穿插了学生的朗读、教师的范读、学生的表演,使整个课堂高潮迭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6、多数教师基本功扎实,驾驭知识的能力较强。他们对课的处理,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能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使学生领悟到课的中心内容。

二、反思

1、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教学改革大背景下成长,一定要有压力,具有挑战性。本次“三新”比赛,“新课程”就是要清楚新教材同老教材的区别,虽然知识面扩展了,但是要求教师必须将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难点知识必须明确。“新教法”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知识点,要结合实际并融入情趣性,语言要精练、严谨,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新学法”就是让学生轻松学习,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一定要互动,营造一种活跃的气氛,教给学生遇到难题时的态度和方法。

2、教师要在怎样上课上下功夫。一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所以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上要有气场,有一定的鼓动性,这样师生互动自然,知识的掌握就水到渠成。

3、多媒体的运用要同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相结合,同时要把握好板书的运用,板书是一节课重要的环节,能清楚的反应教师对本节课知识的有效把握和扎实的基本功。但是有的教师既没有把握好多媒体,有没有设计好板书,这是今后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意提高的地方。

4、英语课堂要求融入听、说、读、写。因为平时口语运用较少,训练不足,有的教师口语水平下降了,所以在比赛时显得生硬,暴露出学生水平低了,教师能力降了。

5、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教学设计上不要过于繁杂,课堂上什么都想讲到,结果什么都没讲好。所以一节课要精致,有趣味,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起到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一节课问题设计是否严谨,表述是否准确,能否起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重视、评判和解释,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还要注重指导学生的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最大效益。

7、课后教师要反思一节课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怎样教?怎样学?学到什么?学会什么?

最后,李祖琳校长和邵志杰书记分别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李祖琳校长强调指出,学校组织参加比赛更重要的目的是营造一种教学研究的氛围。本次总结活动是一次高规格的教研活动,我校老教师毫不保留地提出各自中肯的建议,既肯定了参赛教师在教学组织、环节上设计到位地方,又真诚地指出不足和改正的方向,有效地帮助了年轻教师。从一个侧面反映不同层次的教学实力比如,课改理念、课堂和谐,师生的默契配合,追求一种课堂境界----轻松传授、轻松学习、厚积薄发、教学相长。另外,此次活动也体现了三附中新老结合的团队精神,体现了每一个教研组的合力,这个重要的过程对每个人都应该有所启示,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营造教学教研的良好氛围。

邵志杰书记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肯定了本次研讨会,各参赛教师做了客观的思考和分析,教研组长对选手作了诚恳到位的评价。教研组长在学科引领上有新意、有创意,组长有责任把自己的教育想法落实到教研活动中;第二,学案教学、多媒体教学、英语口语、数学语言的严谨性是基本功的充分体现所以一定要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做到厚积薄发;第三,“三新课”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又一个平台要本职创新,岗位争优

教务处 教研处 供稿】

上一条:李珍老师荣获城西区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二等奖
下一条:我校组队参加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2011年首届中学生三人制篮球赛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三实验中学

版权所有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张公路75号 邮编:810108 电话:0971-278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