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动态 > 正文
学校动态
教务处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2019-05-08 00:00:00  点击:

集体备课政史地组


2019年4月17日下午,政史地组按照教务处的统一部署,在南楼三楼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以研磨马丽娟、祁洪福和马玉梅教师的课为主,为此学校还特邀师大附中政史地组的组长张元芳老师进行点评与指导。

活动首先由三位年轻教师在前期选课、编写导学案的基础上进行说课,阐述导学案编写的设计思路、学习目标、问题探究等问题,环节完整、设计合理。

政史地组全组教师在听取了三位年轻教师的导学案说课内容后,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既肯定了年轻教师所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他们在导学案设计中出现的不足。

活动最后师大附中的张元芳老师进行了点评。张老师指出集体备课过程中导学案的设计和说课过程虽未出现在学生面前,但仍然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对于高中教师来说,对教材要有深度的把握,体现出一定的高度,我们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要给足学生提升的空间;导学案的编写是一个团结协作的过程,既要有分工合作坚持不懈,又要体现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最后张老师鼓励青年教师一定要多听课,多做题,早日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


集体备课理化生组

为促进我校教师教学素养提升,加快“低、小、多、快”教学模式的推进。理化生组教师与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骨干教师联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如期举行。

出席本次活动的有师大附中物理组组长段钢老师、生化学组组长闵成林老师及我校理化生组全体教师,会议由我校理化生组组长张俊老师主持。

三附中物理老师周保虎、彭海涛,化学老师赵弘、汪燕张俊逐一进行了说课。说课结束后,由师大附中理化生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点评,大家畅所欲言,坦诚交流,促进了我校理化生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集体备课数学组


2019年4月17日下午,我校举行了与师大附中联片教研活动,在此次教研活动中,师大附中数学教研组组长庞志雷老师,和我们进行了经验交流与分享,并对我们组几位老师的说课进行了点评。

我们组五位教师分别对其选的课,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说课。

牛冬青老师——“同底数幂的乘法”

牛老师就这一课题,准备了一节翻转课堂,从课前预习到二次备课,讲解清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环节设计新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马晓燕老师——“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马老师紧扣“顺序”和“符号”这两个问题,进行教学设计,重难点清晰,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

韩玉燕老师——“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韩老师设计的这堂课,环节紧凑,抓住了本堂课的重点内容,以重点为中心,由易到难,并以中考题为课堂延伸,注重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李茹老师——“比较法”

这堂课从作差法和作商法两个学习点入手,设计了探究和练习,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完整。

陶延玲老师——“几个常见函数的导数”

就这堂课,陶老师从三个情景入手,问题设计到位,且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思路清晰,习题设计合理。

庞老师对几位老师的课给予肯定,并且就高中数学学科素养的主要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让我们对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加深了印象。整个教研活动下来,老师们收获颇丰。

最后,庞老师结合自己从教的经历谈了一点教育体会。在他看来,用手握住的是几片叶子,还是一个枝叉,还是整棵大树,目的不一样,结果更不一样,而自身的能力与树的坚实程度等因素不可忽略,也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让学生爱上这个学科,爱上你,才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最应该追求的。

集体备课英语组: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在这肃肃花絮晚, 菲菲红素轻的美好时里,为促进我校教师教学素养提升,加快“低、小、多、块”教学模式的推进,英语教研组联合师大附中的骨干老师进行了联合教研活动。师大附中汪小琳老师(师大附中骨干教师,也是师大附中英语教研组组长)莅临指导,为各位老师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此次教研活动,主要针对李莲英,丁娜玲,马春春,铁雅楠四位老师个人初备的导学案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旨在利用集体的智慧,完善及改进个人的初备导学案,更好的推进“低、小、多、块”的高效课堂教育改革。

会上四位老师针对自己精心准备的导学案进行了依次说课,汪老师从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课程难度的掌握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点评,在集体火花的碰撞中,每位老师都收获很多。

集体备课语文组


2019年4月17日下午,在南楼教室进行语文组教师与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骨干教师联片教研活动。

师大附中语文组张清娟老师、师大三附中张世平校长、语文组组长封娟老师及我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会议由我校语文组组长封娟老师主持。

初高中组教师分别进行了说课评课备课活动,说课题目包括:初中组教师,封娟老师《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万钧老师《卖油翁》、马晓明老师《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高中组教师有,荣丽萍老师《故都的秋》、马彬老师《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孙珊老师《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说课结束后,由师大附中语文教研组的老师和张世平校长进行点评,大家畅所欲言,坦诚交流。

附中张清娟老师提到,设计导学案要谨防陷入固定模式;探究案不能流于简单的表面问答形式,要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问题的语言设置要丰富有趣。

张世平校长总结,导学案必须体现“导和学”两大部分,要紧扣每个小环节的目标来设置高效 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在导学案和

课堂互动中要着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设计问题需精细,以教法促学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探究问题的方法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本次的集体备课交流活动和附中老师及张世平校长的点评,为我校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效的方法,令我校教师收获丰厚。

集体备课体音美组


了提高备课效果和教学水平,增强高效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2019年4月17日,我校在教导处整体筹划下,我校开展了师大附中与师大三附中音体美教研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由教务处组织,旨在给老师提供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进而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活动开始,首先由主备老师刘玉龙及苏鼎奎老师对自己的教案和导学案进行分析,阐述,然后,全体老师对每一个教案和导学案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由师大附中音体美教研组长陈生斌组长对两节课程进行点评。他的点评有补充、有质疑、也有赞赏。备课过程中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经验、困惑、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都提出来,进行了共同的探讨。

集体备课基于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几点思考(陈文贤)

2018年底,我校全体教师赴盐城师范学院参加了为期10天的培训,在这个培训过程中我们惊喜的发现,盐城地区实行的“让学引思”高效课堂改革与我校多年的改革尝试惊人的相似:“让学引思”中的“让学”是德国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观念,“让”即师生位置的变化、重心的转移,就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引思”即引发、引领、引导学生思考,侧重于点拨、启发、引导和唤醒;而我校的高效课堂中所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与此不谋而合。

在盐城培训期间学校领导班子通过走访名校、走进课堂、聆听报告、与名师交流等方式发现盐城地区的“让学引思”高效课堂改革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已经普遍推广。鉴于此,我校经过研讨决定借盐城“让学引思”改革的东风来吹响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号角。

为了这一改革,我校先后制定了《三附中高效课堂改革实施方案》、《三附中导学案设计要点》、《三附中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办法》、《三附中集体备课的要求》等一系列制度,2019年4月17日我们与师大附中的骨干教师一起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希望借名校的火种点燃我们改革的火把,将集体备课、集体磨课、集体评课、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系统地串联起来,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整体而言,我们今天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有力、保障充分、设计精心,起到了很好的教研效果,但是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反思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纵观整个教研活动,我们的活动也呈现出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教师提交的导学案格式不规范,存在字号、排版等方面的问题,没有按照我们的统一要求去做。

二、导学案的学法指导中缺少具体的方法指引,而且学法指导中提及的学法与实际导学案中的学法不一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三、探究案中探究题的设计缺乏梯度与深度,特别是中高考的考点没有涉及。我们设计导学案时必须要明确:我们的课堂任务除了知识的普及之外,最重要的是面向中高考。我们提倡“低小多快”的教学策略,但我们反对减少课堂容量、降低知识层级、弱化知识体系,甚至将高年级的知识低年级化。

四、我们设计的探究题一定是具有可探究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合作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不能将简单的问答和概念的解释当做是探究。

五、巩固拓展、当堂训练题型的设计严禁采用选择题和判断题,要以简答题、归纳题、拓展题、拔高题为主。这类题型的设计要体现学生思考的过程、答题的过程,给学生动笔、动手、动脑 的机会,时间设计上要符合“531”中大致10分钟的时间标准。

六、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同时也应是自己个性设计的体现,自己的导学案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学生实际,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缺乏个性设计的导学案犹如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七、教案的根本是解决“教”的问题,而导学案的根本是解决“学”的问题,明确了这个关系,我们的许多困惑将迎刃而解。

八、世界上最怕的二字就是“认真”;工作中最怕的二字就是“落实”。导学案的推行贵在坚持,教学改革的推进贵在坚持,我们要做的就是主动学习、排除万难、真抓实干。【图/ 陈文贤


上一条:我校举行第三届体育节启动仪式
下一条: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三实验中学

版权所有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张公路75号 邮编:810108 电话:0971-2783627